![]() |
||||
![]() |
一、会议恐慌预期焦虑 大众演讲发言恐惧 每次开会或发言前都会非常担心焦虑,心理恐慌不安,预期性焦虑在生活中很常见。通常,这类咨询者会非常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会出现最坏的结局,他们会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,从而表现出很消极的心态。患有这类焦虑症的人,总是有很强的挫折感,会认为某些尚未发生的事存在威胁,从而对其产生紧张不安,担忧害怕的情绪。同时,他们还会对引起焦虑的事难以适应,而且愈演愈烈。甚至对事情的细枝末节也极为敏感,以至于因此终日烦躁而难以自拔。 每次遇到开会和大众发言的情况,咨询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,全身紧张;他面部绷紧,眉头紧皱,表情紧张,唉声叹气。咨询者出汗、晕眩、呼吸急促、心跳过快、身体发冷发热、手脚冰凉或发热、胃部难受、大小便过频、喉头有阻塞感。 原因分析: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太在意外在,束缚压迫了内在。人就好比是一棵树,内心就是根部,外在表现就是叶子;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,心理很踏实和安定,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他都不会在意,会感觉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是正常的,所以不会被外界干扰和影响,而且会随心的从外在找快乐;但心理不健康的人,土壤和根不好,不安定,总是活在枝叶上,每天在意和控制着枝叶,心理就特别不稳定,容易被外界风吹雨打影响,长期活在外在,内在自我就不稳定;一旦外界压力过大,比如开会聚会发言,突然被关注的时候,心理的敏感不踏实就会出现,开始心跳加快紧张焦虑;越是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,越是害怕别人发现,思想压力越大,内心就会越紧张不安,严重的时候就会结巴说不出话来,头脑空白,不知道该说什么,准备好的话语也说不出来。 咨询方向:这方面属于心理问题,心理咨询就可以好起来,咨询不是直接改变外在表现,而是需要内在自我的发展。咨询一般需要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,把生活重心从外在移到内在,发展内在自我感,让内在自我成长起来,慢慢的放开外在,内在强大稳定后,才能放开外在,就不会总被影响而紧张焦虑心慌不自在了,然后就可以踏实的做自己。这方面的咨询需要思维模式和内在自我感两个方面的成长。
二、润轩心理咨询中心案例:会议焦虑恐惧、大众发言恐惧。 案例一、公共场合说话紧张-开会发言心慌紧张-赤面恐惧容易脸红-想到脸红的时候就会脸红-遇到事情总是纠结心理咨询案例-害怕自己表现失误-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-不认可自己-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-人多的场合不敢发言-开会聚会就会紧张心慌-害怕突然让自己当众讲话-担心自己突然的脸红-越是害怕脸红就越容易脸红-感觉很丢人丢脸-越来越不自信 一 、咨询者情况简介 咨询者,男,30岁,已婚,大专学历,在工作。因开会发言恐惧、总是担心脸红、控制不住的脸红、思想容易纠结、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而参加心理咨询。咨询者小时候和妈妈生活在一起,父亲在外工作,父亲脾气暴躁,对他比较严厉,和父亲在一起会有压力,母亲比较温和,对他的表扬多一些,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,从小就有些自卑感,性格偏内向,不爱主动说话;小学成绩一般,上课害怕老师叫他回答问题,不敢和女孩子靠近,异性面前比较拘束,同学关系还可以;初中成绩好一些,回答问题容易脸红,害怕上台发言,遇到事容易退缩;高中成绩中等,自卑感多一些,总觉得自己的穿着比如别人,和不熟悉的异性相处放不开,和漂亮的异性在一起会紧张拘束,对自己的表现比较在意,总想给别人好的印象,有些讨好别人;大学过的还可以,舍友关系也不错,但当众发言会紧张不安,害怕被大家关注,被大家议论的时候会心慌心跳加快,害怕被别人否定。 工作后状态时好时坏,这两年感觉加重了一些,在单位里总是放不开,感觉自己也没有什么能力,开会都会紧张脸红,给领导的印象很差,越不想脸红就越是脸红,怎么也控制不住,紧张的时候说话也说不利索,自卑感越来越多了,现在的心理压力比较大,对自己不满意,感觉有时候很丢人,害怕被大家关注,人多的场合就会有压力,害怕去参加聚会聚餐,总想一个人待着,一个人的时候很轻松。他总是害怕自己表现不好,对做过的事情总是纠结,反复的想很久,害怕哪里做的不好,害怕得罪别人,性格也越来越内向了,没有以前放得开,也没有以前那么快乐,心情经常不好,心理想表现自己,但又不敢行动,很多事想做但又不敢做,心理就堵得慌,感觉自己很没用。和家里人在一起比较轻松,基本不会脸红,亲戚聚会发言的时候也会紧张,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也会脸红,过后就会自责自己,特别害怕突然让他发言的时候,没有任何准备,心理就很慌乱,特别容易脸红尴尬。 二、心理咨询师系统咨询简介 经过详细的会谈分析,咨询者的情况属于中度的社交恐惧症,以当众发言紧张恐惧和赤面恐惧总是脸红为主,伴随着思维模式不合理,错误的思维模式压迫心灵,自卑感比较多,对自己的否定比较多,害怕自己表现不好等问题。经过了两个疗程五个月的系统心理咨询,咨询者已经恢复了健康的心理状态;现在脸红已经好了,很少出现脸红症状,面对人群时内心踏实了下来,当众讲话放开了很多,应对日常聚会聚餐和开会发言已经没问题,虽然不是特别能说,但是已经可以踏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,偶尔脸红尴尬的时候内心也是踏实的,受外在的影响很小了,对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在意的少了,不再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的问题,自信心恢复了,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做的很好,恢复了内在自我感,达到了预期的咨询效果。 咨询者的问题主要是太在意外在了,随着成长,特别是工作之后,对外在的在意越来越多,当外在比如别人的时候,就会否定不认可自己,心灵就会有负担和压力,心理退缩敏感后就会自卑羞愧,进而引起脸红尴尬。人有内在也有外在,内在和外在都很重要,就好比我们要关心孩子的学习,也需要关心孩子的心灵,如果一味的关心学习,而忽视心灵,甚至压迫心灵,那心灵就会弱小不安,从而引起社交恐惧和焦虑,如果心灵被压抑的不快乐,甚至会引起抑郁。心理健康的人,需要内在和外在同时发展,而且内在更重于外在,因为内在决定外在,内在更强大的人,外在才能更加的收放自如,内在有多好,外在才能有多好,如果内在不行,刻意控制要求外在,即使达到了,那也是过度消耗,会让内在过早的苍老和压抑,甚至失去自我。 没有自我的人,生活就会像机器一样在重复,自己的乐趣和兴趣少了很多,茫然的生活着,没有了随心的快乐和自由;我们的系统心理咨询中,对内在的重视特别多,优先考虑和发展内在自我,外在是内在随心而发的,所谓的随心而发的生活,不外乎就是内在决定外在,内在稳定了,随心的做自己时,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就是随心而发的感觉。咨询者内在自我弱小了,在当众发言的时候,开会讲话的时候,被大家关注的时候,内在的弱小就会支撑不了自己,肯定会心慌紧张不安,羞愧难当自然就会脸红心跳加快,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条件反射性的脸红;内心都退缩弱小了,不敢做自己,自然是自卑的,本能的就会害怕进一步被伤害,人就会变的很敏感,思维开始反复纠结,害怕自己表现不好,害怕得罪别人,因为内心害怕再受到伤害。 这类问题的根源都是过度在意外在,内在发展不足,内在自我感缺失,所以咨询需要发展内在自我,不能一直活在外在、控制外在和在意外在了,紧张恐惧只是内心弱小后的表现,内在心灵强大踏实了,紧张恐惧自然就好了。脸红属于习惯性的条件反射,原因分析:每次脸红后,如果害怕别人会因此议论你,想让自己不脸红,排斥脸红,开始控制,但又无法改变,就会一直焦虑着脸红的事情。与人交往前你就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脸红,交往时更是去关注自己有无脸红,时间一长,就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形成了兴奋点,只要你一进入与人交往的环境,或者想到脸红,相应区域就会兴奋敏感,就会出现脸上发热和脸红,形成了习惯性的条件反射。脸红的咨询也不是改变脸红或控制脸红,而是需要打断条件反射,心灵踏实放开后慢慢就恢复了。 咨询者的情况属于中度的,咨询好需要两个疗程,一般轻度的需要一个疗程,中度的需要两个疗程,重度的需要三个疗程,当然,有条件的咨询者多加一个疗程效果会更好;社交恐惧症的咨询需要思维模式和自我感两个方面的成长,通过掌握和谐自然、符合规律的思维模式,让思想成熟起来,成熟思想下可以有正确的想法和心态,不再束缚和压迫自己;同时,让内心世界慢慢的好起来;内在自我感是社交恐惧恢复的重点,内在自我发展不起来,无法彻底从社交恐惧中摆脱出来,所以要安定下来,做真实的自己,把稳定的自我感发展起来,自我感稳定了,思想成熟了,就可以脱离外在的影响,自然而然的做自己。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比较长,中度的都是半年左右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谁的成长也不可能很快,上个高中还要三年呢!学开车还要几个月呢!更何况是关乎一辈子的心灵成长呢!需要认真对待和配合,如果一开始三四次就想要变化很大,不能坚持,那就思想太幼稚了。
案例二、当众发言恐惧症-开会前预期焦虑-害怕被很多人注视-饭桌上害怕倒酒敬酒-被注视时签字手抖心理咨询案例-害怕开会聚会的场合-知道要开会就会担心焦虑-害怕自己出丑-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-被注视的时候心跳加快-一瞬间会出一身汗-聚会的场合放不开-倒酒敬酒的时候容易紧张-不敢和别人开玩笑-被别人看着签字会手抖-路上害怕突然碰到朋友-会紧张不自在不知道说什么-觉得自己很不自然 一 、咨询者情况简介 咨询者,男,39岁,已婚,在工作;因当众发言恐惧症、倒酒敬酒心慌紧张、预期焦虑、签字手抖、害怕被注视、容易不自然等问题而参加心理咨询。咨询者小时候和父母生活在一起,家庭条件一般,母亲比较温和,没有什么主见,对他比较好,什么事都是听父亲的,父亲脾气暴躁,性子急没有耐心,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火,对他比较严格,哪件事做的慢都会被吼,不听话也会被骂,表扬和肯定很少,经常都是不满意,父母容易吵架,母亲经常被骂哭,父亲很好面子,家里来客人时必须要绝对听话,父亲让做什么就要做什么,做不好还要被骂;他从小就内向胆小,在强势的人面前会害怕,小学过的还可以,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,成绩一般,同学关系还可以,上课不敢主动发言,上台发言很紧张;初中朋友比较多,但都是男的,在一起话也比较多,但和异性说话很少,容易脸红,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,害怕出丑,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都会逃避;高中成绩也不太好,害怕被老师点名提问,回答不出来感觉很丢脸,对自己不满意,总觉得自己的家庭和外在条件都不太好,各方面都不如别人,比较自卑,不敢和别人深入的交往,总觉得别人不会喜欢他。 工作这些年都还可以,工作能力挺强的,但其他方面不太自信,总怕自己做的不好,在领导面前总是放不开,害怕给领导不好的印象,办公室的人面前还算放得开,平常的亲戚聚会也还行;最近三四年,由于工作变动,需要经常开会讲话,特别是大领导在的场合,特别容易紧张,有时候头脑空白,不知道该说什么,特别难堪,害怕自己出丑;现在一说要开会,就是开始焦虑,心理不踏实,身体松弛不下来,手心经常出汗,特别是开会的时候,如果一个一个的发言,快轮到他的时候,就会很紧张,心跳很快,总觉得给领导的印象很不好,害怕下面的人看到他不堪的一面;聚会的场合,如果突然大家都注视他,就会很紧张,身体会控制不住的出汗,表情也不自然,倒酒和敬酒的时候,也不自在,总觉得自己做的不自如,觉得别人都能看出来,也不太会和别人开玩笑,总是一本正经,签字时有人看着就容易手抖,特别是在领导和异性面前严重。路上碰到朋友同事,也不太自在,有时候会紧张,不知道说什么,给别人的感觉也很不好。 二 、心理咨询师系统咨询简介 经过详细的会谈分析,咨询者的情况属于中度的聚会发言恐惧症,以开会预期焦虑、发言恐惧、害怕被注视、聚会场合不自在、签字手抖等症状为主。咨询者小时候父亲脾气暴躁,对他的压迫和束缚太多,导致内在心灵弱小,不敢放开做自己,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好,成绩也一般,所以没有自信,一直不敢肯定自己,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,虽然工作能力不错,但面对挫折适应负面方面能力不足,升职之后需要开会讲话,这时需要更多的自信支撑的时候,他的内心却支撑不了,心理负担开始加重,紧张焦虑就会出现,进而影响了工作和生活,引起了开会发言恐惧焦虑等问题。 这类情况都是内在自我成长不足,又太在意外在,当环境压力过大,内在无法支撑的时候,外在就会紧张出汗,内心开始焦虑不安,越在意外在的人,内心的焦虑就会越多。这类情况可以咨询好,主要是通过内在的成长和外在的锻炼。内在的成长需要改变思维模式,学习我们安排的系统的思维模式规律,开始以内在心灵为主活着,关爱内心,发展内在自我感;外在的锻炼需要在健康的思维模式下,引导自己更多的面对生活,更多的面对焦虑不安的场合。如果内在不踏实,思维模式不合理,那直接控制和改变外在是不行的。如果思维模式不改变,太在意外在,生活重心依然在外在,那就不太容易改变好。 原理分析:人就好比是一棵树,内在就是根部,外在表现就是叶子;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,心理很踏实和安定,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他都不太会在意,会感觉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是正常的,所以不太会被外界干扰和影响,而且会随心的从外在找快乐;但心理不健康的人,土壤和根不好,不安定,总是活在枝叶上,每天在意和控制着枝叶,当外在好的时候就没问题,一旦外在不好的时候,内在的不安就会暴露出来,心理就特别不稳定,容易被外界风吹雨打影响,长期活在外在,内在的本性和自我就缺失了,心理收缩后就放不开,不能自然而然、随心而发的与人沟通,心理经常敏感多疑胡思乱想,容易紧张心慌,容易追求完美,害怕自己表现不好,害怕别人不好的评价和看法,不敢放开融入别人,不知道说什么,不能做自己;在开会聚会和被注视的时候,心理压力比较大,自己又特别想表现好,就会紧张焦虑,甚至出汗发抖,次数多了,就会形成条件反射,遇到开会,就开始焦虑紧张。 心理咨询中,不能想着去控制和改变叶子,也就是不能想着去控制和改变症状,而是需要去发展根部,去发展内在心灵,只有心灵强大起来了,内心踏实稳定后,不在意外在了,放开外在了,外在表现才能随心自然;这方面属于心理问题,可以心理咨询好,咨询一般需要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,把生活重心从外在移到内在,发展内在自我感,让内在自我成长起来,慢慢的放开外在,内在强大了,放开外在了,就不会总被影响而紧张恐惧焦虑了。咨询的关键是内在踏实后的放开外在,这个过程需要坦然面对外在的一切,一步步的锻炼自己。 经过了三个疗程十个月的系统心理咨询,咨询者已经恢复了健康的心理状态,现在预期焦虑已经好了,可以踏实的面对开会,对外在表现和别人不怎么在意了,所以开会发言时比较轻松,可以坦然的做自己,改变了以前错误的思维模式,心灵不再总是被压抑束缚着,恢复了稳定的内在自我感;同时,与人相处更放的开了,特别是聚会的场合,不再刻意的控制自己,放开了外在,倒酒敬酒时心理很稳定,有了自信,签字手抖的症状也没有了,路上碰到朋友同事时,可以轻松自如的面对,这些场合也不会因为紧张而出汗了,
案例三:家庭亲戚聚会放不开-眼神对视不自然-目光总是闪躲-不敢长时间看别人-总感觉被别人关注-人多的场合不自在心理咨询案例-人群中容易紧张不安-总觉得别人在看他-没有话题-不知道说什么-总担心自己说的话别人不喜欢听-害怕大家围在一个桌子吃饭-害怕被大家关注-不敢看别人的眼睛-让别人也很尴尬-害怕别人误解-总是很敏感-不敢和别人走的太近-没有知心朋友 一 、咨询者情况简介 咨询者,女,29岁,大专学历,已婚,没有在工作。因家庭聚会紧张放不开、害怕眼神对视、总觉得别人在看她、不敢放开做自己等问题而参加心理咨询。咨询者小时候和爸妈生活在一起,爸爸脾气不好,对她的否定比较多,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,发火的时候声音很大,她从小就有些害怕父亲,和父亲沟通交流很少;妈妈不爱发火,但也是喜欢否定,经常说她做事做的不好,经常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。她从小性格偏内向,胆子比较小,家里来人的时候都不敢见,说话声音很小,不敢发表意见,也因此经常被父母数落。小学的时候过的比较轻松,成绩很好,老师也比较喜欢,比较放得开;初中开始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,开始关注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,总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好,害怕别人不喜欢,变的有些拘束放不开;高中和异性在一起就紧张不自然,容易脸红尴尬,和异性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,和熟悉的同性在一起还可以,但不熟悉的就有些尴尬,没有话题聊,有时候路上碰到了,也会不知所措。她大学只和宿舍的几个人玩,和班里其他同学交流的很少,大学比较轻松,远离家庭,她感觉更自由更开心,经常看小说。 毕业后在外地工作,工作还可以,虽然不是很放得开,还也能的应付,在领导面前就很不自在,说话都会紧张,和男同事在一起不太敢对视,工作中需要和男同事沟通时就会打退堂鼓,沟通的时候也总是放不开。工作两年后就结婚了,怀孕后就开始带孩子,这几年都没有工作,人就越来越自卑,感觉自己没有价值,和老公的关系一般,老公脾气不好,总是容易发火,她也会很难受;这两年对视恐惧越来越严重了,害怕和别人目光交流,不敢长时间看别人的眼睛,眼神总是闪躲,她认为这样很不礼貌,怕别人误解她,特别是聚会的场合;亲戚聚会的时候很难受,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,她却融不进去,害怕说的话没水平,心理不放松,身体也紧绷着,害怕被大家提到或关注,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别人看着她,对身边靠的近的人很敏感,总觉得别人在关注她,特别害怕去参加聚会,别人到她家做客也会有压力,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,害怕冷场让双方尴尬,不敢靠近别人,害怕和别人亲密接触,没有什么朋友。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就没有这些问题,一个人的时候很轻松自在,和老公在一起也还好,偶尔会不自然,和父母在一起也会不自在。 二 、心理咨询师系统咨询简介 经过详细的会谈分析,咨询者的情况属于中度的社交恐惧症,以聚会恐惧、对视恐惧、害怕被关注、放不开拘束等问题为主,她出现问题的时间比较长,明显感觉到压力有四五年,自己感觉痛苦但又无法摆脱,尝试了很多方法,但依然是紧张不敢对视;经过了两个疗程五个月的系统心理咨询,咨询者已经恢复了健康的心理状态。咨询后,咨询者恢复了稳定的内在自我,可以踏实的做自己,不再总活在外在,开始安心的活在内在,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,思想矛盾和冲突基本没有了,思想可以很顺畅的服务心灵,心灵没有了压抑和束缚,安全感和踏实感也越来越多。 咨询者的问题属于内在心灵成长不足,很明显的就是小时候被否定太多,心灵得到的滋养太少,形成的思维模式也不合理,她的思维模式总是习惯性的否定自己,导致思想压力比较大,思想负担比较多,错误的思维模式时常束缚压抑心灵,导致了是心灵的弱小不安,面对别人时就会紧张放不开拘束。小学不太在意外在表现和别人的看法,所以没有什么问题;初中开始在意外在表现和别人的时候,心灵的压抑和负担就开始加剧,心理开始退缩,生活重心慢慢的转移到了外在,总是关注和在意外在,高中和大学也是这样过来的,内在自我感不足,活在外在比较多,内心弱小外在也放不开。怀孕后没有了工作,心灵得到的支撑更少了,自卑感开始增加,对自己的否定也开始增加,心灵更加弱小敏感,心虚不安就会不敢对视,害怕眼神交流,心虚敏感就会总感觉被别人关注,总觉的别人看着她。 这几年由于眼神不自然,与人相处尴尬不自在,她的生活重心都是敏感关注外在,对内在心灵的关爱支撑更没有了,心灵得不到滋养,就无法强大和踏实,外在表现也就无法好起来。但咨询者自己并不懂这些方向,只会一味的要求外在,总想把外在控制好,总想改变外在表现,但是外在只是表面的,如果根源的问题不解决,表面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。咨询者内在自我感的缺失,会导致她不敢靠近别人,因为无法随心的交流,她都是刻意控制活着,和别人离得远一些还好,靠近的时候心理负担更大,不自然尴尬更明显,害怕让别人发现,害怕别人误解,心理的压抑和负担更多了,所以这些年都不敢和别人亲近交往,就算有些人想靠近她,她也会疏远和躲避,结果自然是心灵比较孤单,朋友比较少。 人有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,如果我们只是关注外在自我,活在外在发展外在,不去关心内在发展内在,那当外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,需要内在自我支撑的时候,内在心灵的虚弱无力感就会暴露出来,这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不安,如果思维模式不合理,否定怀疑自己有问题,就会对内在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,心虚不安就会加重,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。健康的人是活在内在的,内在自我感比较稳定,外在是内在的随心而发,外在不是靠刻意控制而存在;那些活在外在控制外在的人,只会越来越不自在,眼神表情不自然,甚至会强迫。我们的咨询不是去改变外在表现,而是要发展内在心灵,只有内在心灵成长起来,自我感恢复了,随心的做自己,外在表现才能好起来。 咨询不是直接控制和改变外在表现,这样是好不了的,咨询需要内在心灵的成长,在心理咨询中,方向比努力更重要,如果都不明白方向,只是一味的去控制和改变外在,效果并不大。社交恐惧症的咨询需要思维模式和自我感两个方面的成长,通过掌握正确的思维模式,让思想成熟起来,成熟思想下可以有正确的想法和心态,不再束缚和压迫自己;同时,让内心世界慢慢的好起来;内在自我感是社交恐惧恢复的重点,内在自我发展不起来,无法彻底从社交恐惧中摆脱出来,所以要安定下来,做真实的自己,把稳定的自我感发展起来,自我感稳定了,思想成熟了,就可以脱离外在的影响,自然而然的做自己。
更多咨询案例请在我们润轩网站查看。 咨询电话:13032210141 ;咨询QQ:1043795473,微信号:runxuanxinli
|
![]() |
||
![]() |